我公司老闆是個長跑愛好者,每天聽他給同事的微信錄音留言總會聽到他跑步的腳步聲,那腳步聲是清澈而有節奏的,因為老闆對長跑的熱愛,漸漸的把這長跑的文化都感染到全公司。在公司的長跑文化耳濡目染下,去年跟著大隊報名參加十公里長跑賽事。報名後不久我已經後悔了,因為我這麼大個人都未曾跑過十公里,從來也不喜歡跑步,自問也不會是長跑的材料。
我以從未曾喜歡過跑步,一來每次跑步我的腳腕很容易就會疼痛,二來是以前覺得跑步真的好悶的事情。因為莫名其妙的報了名參加,於是我就迫不得已要去練習長跑。雖然直至那長跑賽事前,我其實還只能跑五公里,但那天我還是堅持要去參加。當天我路了四公里左右,就開始感到胃痛和腳痛令我曾經想過要放棄,但因為堅持,我終於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十公里路跑,之後我還不斷的參加了數次長跑賽事。
我的老闆很愛跑步,他偶然會與我們分享他跑馬拉松的體驗。在我公司一次採購部及銷售部的跨部門會議中商討有關採購及營銷策略時,老闆問了我們一個問題:「如果要你參加馬拉松比賽,你會選擇(1)先報名參加後才朝這個目標去練習,還是(2)訓練到自己體能有能力應付馬拉松後才去報名參賽?」,當時老闆沒有問到我,但我心裡已經有一個很清楚的答案,就是選擇前者。用跑馬拉松來比喻做生意,老闆的用意是鼓勵同事要先設定目標和積極去達成目標。
在人生上,我們常常也會面對這種選擇,究竟要確實的有把握去做到一件事情才去做,還是確定才「邊學邊做」呢?在青年商會,我也有類似的經驗,例如:邀請某些會員去擔任某些崗位時,沒有經驗、沒有信心去完成總是最常遇到的推辭理由。對我來說,人生就是有許多的第一次,如果沒有踏出第一步,自己永遠無法預計自己可以跑得有多遠。若永遠都有「做不到」、「不能」的想法,就一輩子都不會踏出第一步,若沒有第一步,事情就一定不能達到。
馬拉松與許多其他運動不同,除非是專業的跑手,通常參與跑馬拉松要挑戰的對手其實是自己。跑者大多會為自己設定一個時間目標,譬如說要在五小時來完成全馬,相反是否要跑贏其他人卻不是太重要。當然,要一個從不會跑步的人忽然去路馬拉松當然是幾乎沒可能的事,但如果有了這樣的目標,可以慢慢一步一步來練習來達成這個目標。
波士頓馬拉松是著名的馬拉松賽事,在1972年以前是禁止女性參加的,因為當時的人認為女性在體能上不能跑馬拉松,首位公開參賽的女性Kathrine Switzer在1967年登記波士頓馬拉松,雖然比賽中途有主辦單位工作人員追趕,但最終仍能完成,其後在她仍致力於女性跑步運動,且成功爭取允許女性參加波士頓馬拉松。
Kathrine
Switzer其中一句格言是「人生是應該要用來參與,而不是旁觀」(Life
is for participating, not for spectating)。在此分享一下練習長跑的過程中,我對人生工作有以下的體會:
1.
定立具體、有時間性的目標及制定計劃
2.
與朋友分享自己的目標和計劃,可以「迫使」自己確實去執行計劃
3.
從一開始就預計自己將會遇到不少困難和挑戰要克服
4.
我們的能力其實是超過自己所想的,所以要相信自己、超越自己
5.
能夠達成目標固然高興,但能享受過程更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