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2

締造無膠袋城市



大家偶爾在海灘或維多利亞港上看到膠袋或許不以為然,可是塑膠污染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對海洋的污染轉而影響生態環境,已成為世界性議題。濫用膠袋並非香港獨有的問題,全球每年的塑膠袋使用量約五千億至一萬億左右,這些膠袋起碼要花上數百年才能夠被分解。被循環利用的機會較少,大部份的膠袋都會被送到填海填地,所以全球各地區國家都採取各種減少使用膠袋的措施。

塑膠與生活
塑膠購物袋,被時代雜誌和英國衛報都冠以二十世紀最糟糕的發明之一,七十年代膠袋開始普及於百貨公司及超級市場,當時因為成本便宜、輕便、耐用,以致一度獲得好評。雖然我們人類因為減少了製造紙袋而少了砍伐樹木,卻付出另一個代價,就是「白色污染」。

在膠袋沒有普及以前,人們到街市買菜是用報紙包裹或用水草包紮的,部份人更會自備菜籃。現在,濕街市漸漸被連鎖超級市場取代,在超市內水果蔬菜都是分類預先用膠袋包好,部份包裝裡更會附上塑膠盤。自沙士、禽流感等病源潮流衝擊後,許多香港人對病毒的恐慌演變成「包膠潔癖」,電梯按鈕要貼膠紙,食物要獨立包裝,香港人養成了濫用塑膠製品的生活習慣。

膠袋VS不織布袋
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在二零零九年開始實施,市民自備購物袋的習慣有明顯的改善,雖然塑膠購物袋使用量減少,但卻造就了不織布袋使用量倍增,衍生了另一環保陷阱。不織布袋使用已達氾濫情況,在各類展覽會都出現濫發不織布袋的現象,然而被包裝為「環保袋」的不織布袋其實一點並不環保,政府於去年已發出內部指引要求各部門暫停派發不織布袋。

一般塑膠購物袋 (如手挽袋或背心袋)的原料聚乙稀(PE),回收後可以還原為再造膠粒,再造成其他產品。不織布袋用聚丙稀製造,用膠量其實比背心膠袋大三十倍,而且通常附有縫線、油墨等非塑膠物料, 所以難以回收再造。有環境學家指出,塑膠購物袋的回收再造率是5%,但不織布袋的回收率卻只有0%。政府已注視到不織布袋的濫用問題,考慮把不織布袋納入擴大膠袋收費範圍。

全球對抗膠袋
正當此刻香港政府還在討論擴展徵收塑膠袋稅之時,其實世界各地都早已意識到塑膠袋對環境的禍害,聯合國早於二零零九年開始已倡議禁止使用購物膠袋,越來越多城市(例如三藩市、夏威夷、墨西哥城)已開始了強制性規定商店只可以使用可循環再造紙袋或可生物化解膠袋。

即使是發展中國家,他們也意識到塑膠袋對環境生態的影響。盧旺達,一個我們以為落後的中非小國,或許你和我只會聯想到貧窮、戰亂、種族屠殺,但這小國在二零零五年已禁止了塑料袋。作為全球禁止使用膠袋的首位非洲國家,在盧旺達使用膠袋可能已經要坐牢。這個無塑膠袋的非洲國家能夠如此堅決地推出「限塑令」,全是因為政府與其人民深信塑膠袋會造成永久的環境問題,從而影響整個國家社會以及經濟之發展。

綜觀各國的措施中,無論是徵稅還是禁止使用膠袋等,都各有好壞。最終能否成功減少塑料袋使用量,關鍵是在於社會各界以及市民會否自覺願意為環保共同作出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