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8

RUN FOR A REASON

如果認識我時間比較長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我以前是個很愛運動的人,每天在健康舞室待兩個小時,跳舞前後還會做重量訓練和拉筋,除此以外,還會去玩泰拳、壁球、運動攀登,那時候的我體重大概是一百二十左右,後來工作越來越忙,有一段時間我幾乎每晚十點、十一點才下班,就是這樣我的運動量大大減少了。

以前即使幾愛運動,我都不喜歡跑步。在健身室玩單車機、玩樓梯機可以玩至少三十分鐘,但是在跑步機上就是八分鐘都捱不過,一來是我的腳腕很容易就會疼痛(後來我明白到是我跑姿的問題),二來是跑步真的好悶,在單身機上還可以看電視解悶,但跑著步真的看不到電視,我試過去運動場跑圈,周圍是一樣的景色,一圈一圈跑,了無止境,更是沉悶。

去年,因為柴娃娃與同事一同報名參加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慈善跑的十公里,報名後已經即時後悔,因為我這麼大個人都未曾跑過十公里。中小學時也有參加過跑步比賽,都只是跑一百米而已,自問也不會是長跑的材料。雖然報名費都可以當是做善事,但心想自己報了名就應該要盡力而為,而且又有朋友捐了錢支持自己,實在不應該辜負朋友的支持,就算要行十公里也不過是兩個小時,當去晨運也是一件健康的事,於是我就下定決心要去履行對自己的承諾。

當決心要去參加十公里長跑後,我開始了自己的長跑訓練。我知道在跑步機上跑步與實際在公路上跑步是不同的,於是我沒有到健身室練習,相反,我選擇了由我家荔景跑到美孚來回的練習。荔景至美孚體育館再折返至荔景全程大概是五公里,我大概每星期抽兩至三晚去練習,通常是晚上後畢了「愛回家」後八時三十分出發,最初只是在荔欣苑附近折返,後來開始順暢後就會跑得較遠。

以前覺得跑步是後悶的事,練跑的初期也有這樣的感覺,後來沿途看到荔景山美麗的風景,又常常看到一班都是跑步的戰友,開始感到跑步的樂趣。

要晚上去練跑其實都不容易,通常我會在大概六時左右吃一個橙,而且會多喝水,補充體內水份,晚餐就不會吃。在跑步完後,我偶然會跑一塊搽果醬的全麥包或甘筍,雖然我沒有考究過我這樣的飲食是否正確,但至少我個人身體上認為是舒服的,如果吃了東西、有飽肚的感覺的話,我著實跑不起來。

在那次長跑後,我又過了幾個月忙碌的日子,大概有一段長時間沒有去跑步了。我知道自己的問題,明白要為自己找個目標才可以推動自己的,於是我又報名去參加長跑賽事了。在沒有跑步一段時間,我完全感到自己體能的下降,平常給自己太多藉口了。上星期六在去完聖堂後的晚上九時多,我迫自己去了重新跑步,我會再為自己的跑步訓練重新計劃,希望再次見到昔日的自己。

2014/04/21

一個人去旅行

如果叫你一個人去旅行,你覺得是甚麼的感覺或體驗?當我說我忽然想獨個兒去大阪自由行旅行時,反應是如下的:

何太:「你無伴嗎?不如帶埋我和爸爸一起去?」
朋友甲:「你是否受了甚麼刺激要一個人去旅行散心?」
朋友乙:「做乜要一個人去?」
朋友丙:「一個人去旅行好悶!」
朋友丁:「一個女仔去旅行小心啲!」

大部份朋友聽到後,反應也不是太正面,究竟一個人去旅行有甚麼問題?其實一個人旅行很多好處又很好玩的。

我本身不是個很喜歡旅行的人,只是我有點喜歡研究其他地方的宗教和文化。第一次的旅行是與朋友跟旅行團,感覺很糟糕,朋友與我性格喜好不同,跟鴨子團又辛苦。我的第二次旅行是獨個兒上北京,但亦不完全是一個人的,因為當時當地有人接應的,不過也有不少時間是自己一個人出外逛,那一年,我二十一歲。

後來我的旅行都是與家人或朋友,有時是跟旅行團,有時是自由行,但再也沒有試過獨個兒去旅行的。過去的七年我有機會被公司安排到外地出差,偶然都有機會有空閒時間可以自己去遊覽一下,試過一個去遊覽紐約、拉斯維加斯、邁阿密、慕尼黑、波斯南、薩格勒布、阿姆斯特丹、維也納,就是這些機會讓我越來越喜歡一個人旅行那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感覺。

首先,一個人去自由行的好處是極大的自由度,機票酒店行程時間就是按自己的喜好去實行就可以了,不用與其他人商量。有時請假已經夠困難,還要與別人去夾。去一個短短幾天的旅行根本都不會夠時間逛足整個城市,有時我想去的地點對方未必有興趣,對方希望到的景點而我又不一定會喜歡,如果要去足大家想去的地方可能又未必有足夠時間。一個人去就可以按自己心水去計劃行程,簡單容易得多。

「相見好,同住難」也適用於旅行的,我試過與一位朋友去旅行,一向跟她都算是蠻要好的,但跟她一起去旅行的幾天簡直是煎熬!走路步伐已經大大不同,我是大大步走路的,她卻是慢吞吞;我喜歡用雙腿代步可以慢慢explore當地,但她卻怕走路,走一回兒就要找地方坐下來休息;我是個不愛逛街購物的人,她是完完全全相反。除了大家性格喜好不同,最麻煩就是一同住一間房子要共用一個洗手間。先不要說我是有點兒潔癖,很怕洗手間用完後那些水漬和同房女士跌在洗手間的長長頭髮,更麻煩是大家要夾夾用洗手間的時間。

一個人去旅行比較容易有機會遇到特別的事或人。我要澄清這不是指甚麼艷遇啊,的的確確一個人在旅途上會較容易碰上特別的事和人。我試過一個人在北京街頭上遇上奇怪的算命先生(雖然我本人不相信的,而且他的態度也不太友善),又試過在馬德里遇上一個不諳英語的西班牙婦人邀請我一同同進晚餐,亦試過一個人旅遊時遇到友善的當地人特別的優惠招待。

自己一個人可以好好的享受一個人的寧靜,我是個很重視獨處時間的人,因為我喜歡獨個兒時可以安靜地的思考和計劃自己。旅行,對我來說,是讓自己透氣安靜下來的時間,所以我更加認為自己應該一個人去享受這個旅程。

踏入三十歲,我認為應該再一次一個人去一次旅行來體驗一下和思考自己的人生,無奈這毎三十之旅遲了點開始,但我會記住當我踏入四十歲之時會再一個人去一次旅行的。

2014/04/17

教養.修養

我不是甚麼貴族或大戶人家出身,爸爸媽媽也學歷不高,但從小到大媽媽對我管教也甚嚴,對於一些事情,我很執著,即使許多人認為不合時宜或過份守舊的準則,我仍堅守著旳,這是受到我媽媽的影響。

記得我與一位青商會友談話,我叮囑她說不要在晚上十時半後打電話給別人,她好像有點詫異。從小到大,媽媽也教我不要在晚上十時後致電別人,雖然長大了其實也很晚才去睡,但我是個很重視私人空間、私人時間的人,所以都習慣了十時半後的電話不會接聽,更不會打電話給別人(很要好的朋友是例外)。

從前,未有手提電話時,我們約會都是一早約定好時間地點的,現在許多人總是沒有固定的時間地點。沒了固定時間,即是沒有早到遲到之分,如果有人認為這是有彈性的作法,我不敢苟同。除非只是約了一個朋友而對方是很熟絡的,否則應該是最少兩日之前約定好時間、地點,這是對各出席者的尊重。偶然有些即興的約會,不打緊,就約好一個地點坐下來等候,不用大家辛苦。

說到教養,常常在網絡上流傳一些關於內地人的討論,對,他們的的確確與我們有點不同,這是生活習慣和文化的差異。我總認為,如果自問是有點修養,就應該包容和體諒他們。

話說回來,昨天我獨個兒北上回來,在落馬洲乘巴士到元朗,車上有內地訪港旅客。時間為下午七時多,我坐在上層,忽然傳來一些爭執聲音,原來是一位站立著的內地婦人與坐著的一位香港男士的爭吵。原來這位內地婦人帶著一名小孩,小孩坐在該中年男人旁邊,而內地婦人是站立著的。中年男人提醒內地婦人在上層是不能站立的,但中年婦人還要反駁,這鬧劇全個上層乘客都聽見,連坐在附近的乘客也「幫口」說上層不能站立,又解釋是為婦人安全著想。這爭論持續了幾分鐘,終於上層前排有一位乘客主動提出自己到下層站立,把座位讓給中年婦人,但婦人要照顧孩子,仍原地站著,終於坐在小孩旁、起事的中年男人提出自己到前面那位子坐,好讓內地婦人可以坐在她的孩子旁邊。

事件最起初的確是那中年婦人不對,但巴士上可能就只有那個座位,她從內地來香港,不知道巴士上層不能站立是可以明白的,而她作為一個母親,想站在孩子旁照顧,也是可以體諒的。提醒了她又如可?她可以撇下她的孩子嗎?還是當巴士一直在行車之時帶著小孩一起從後排走到前排,從上層就到巴士下層站立?一直演變下去,就是一旁的人都勸婦人到下層站立,為甚麼只懂把問題放大,而不願意提出方法解決?最可笑是這時候巴士傳來「請讓座予有需要人士」的廣播,幸好最後有位好心人願意讓座。

我們自少受教育,知道甚麼事該做,甚麼是不該做,這都是長輩們教授我們的。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比別人懂的事情多,然以,有教養不等於有修養,修養是個人品德的修煉。既然自命不凡,為何沒有一顆包容體諒之心呢?

Location:Sai Lau Kok Road,,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