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將會設立推動回收業可持續發展督導委員會,預留十億元「回收基金」,以推動回收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亦會於社區設立環保站協助收集各類回收物料,擴展回收網絡。回收業在都市廢物管理扮演重要角色,政府計劃協助回收業界發展,包括投放資源改善回收或廢物管理之基建、支援業界培訓等,然而我們更需要的是完善的回收系統和廢物源頭分類教育。
香港早於一九九八年已引入廢物分類,各區設立三色回收桶,但多年來港人對回收桶認知不足。此外,去年被揭三色桶回收外判商把回收桶的廢物丟至垃圾站,實在讓人質疑三色回收桶成效。對於廢物管理回收,首要問題是在源頭分類。港人缺乏家居廢物分類概念,一邊抱怨政府擴展堆填區,另一邊箱,許多人都未有為減廢付出。提到廢物分類,日本、奧地利及荷蘭在廢物分類和管理是全球最頂尖的,其垃圾分類制度非常值得借鏡,這展現出他們對資源的珍惜。
在日本,廢物分類基本上的一項生活常識,其分類制度嚴格精細,回收程序亦很講究。單單看回收桶類別已有十多種,以塑膠類為例,又分開膠樽類、可燃廢料、發泡膠等。每類廢物會有特定處理程序才可以扔,例如膠樽要經過清洗及與樽蓋分開,牛奶瓶要清洗、剪開、晾乾後用繩子札起。經過分類和處理後,廢物按類別於特定日子特定地點回收。這樣的垃圾分類可能是很麻煩,但日本已是全球垃圾分類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
在西歐,垃圾堆填率大概只有5%。荷蘭與奧地利於歐洲委員會於二零零二年被評為歐洲中擁有最佳的廢物收集及管理系統,該報告調查了歐洲二十七個國家,評分準則包括廢物回收率和垃圾堆填量。荷蘭和奧地利的廢物分類制度亦相當嚴謹,家居垃圾一般分為有機類及廚餘、廢紙類、玻璃瓶、膠樽,就是連玻璃瓶都會分開深色和淺色瓶來回收。同時,政府亦會約束製造商、零售商和進口商對其使用的包裝材料義務進行回收、處理及再利用。
縱觀數個成功例子,垃圾分類和廢物按量收費是勢在必行的。大家還記得那些年的「按樽」制嗎?以前,我會把重重的空牛奶樽送回便利店拿「按樽」錢,那個年代的我們都懂得珍惜,已有回收的概念,但現在的人都因方便而選擇一次性包裝。社會似是進步了,但為甚麼現在的我們好像在環保概念上倒退了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